根據交通部統計,台灣經常使用小客車的駕駛人中,約有3.7%是65歲以上的老人,騎機車的老人更多,約佔5.4%。未來,高齡駕駛人會更多,國內45~65歲的族群會開車或騎車的,比起過去足足高出一倍。
年老之後,對空間、距離、方向感的掌握較差,比較不能靈活應付突發狀況,加上身體機能的退化,多少會影響到原本的駕駛能力。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胡曼文指出,年紀大的人常有白內障、眩光、黃斑部病變或重聽,開車的視野就會比較模糊、狹窄,也可能聽不清楚週遭人、車的聲音。
老人家肌力較弱、關節退化,也可能影響駕駛。胡曼文說,像是騎機車以坐姿維持平衡,停車時還需要以腳撐地,遇到路面濕滑或凹凸不平時,容易摔倒。此外,想要調整視線時,身體不一定可以靈活傾斜或轉頭。
「老人家就像小孩,要用哄的,」專家們一致認為,面對不適合開車的父母不願繳械時,子女得先了解他們想開車的原因,再想出各種不同的說法引誘他們減少開車的次數。
銀髮族安全開車注意事項
1.避免在夜間、清晨、天候不佳或平常習慣睡覺的時段開車。
2.避免在尖峰時段、動線複雜或視線昏暗的路段開車。
3.要開到不熟悉的地方時,預先規劃路程,最好可以先陪同父母開一次。也可用「剛好順路」要去附近的藉口,而非懷疑或擔心他們的能力。
4.把開車的時間估鬆一點,以預留一些時間應付狀況,可避免迷路又要趕時間更加心急的情況。
5.騎機車或自行車的時候,要盡量穿著亮色或有反光的衣服出門。
6.老年人開車比較容易疲累,約50~60分鐘就要停車休息,並做些腰、頸、腳部伸展運動,再繼續上路。
7.上車冷氣先開送風,溫度也不宜太低。老人家血液循環較差,溫差太大時,反而容易造成中暑與抽筋。
8.若有關節、脊椎疾病,最好也暫停開車,接受復健科治療後,再恢復開車。
9.老年人的平衡感與肌耐力較差時,可請教物理治療師一些訓練的方法,幫助延緩退化的速度。